• Nenhum resultado encontrado

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A Study on Relevant Polic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17

Share "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A Study on Relevant Polic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Copied!
24
0
0

Texto

(1)

191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 : 191-21443 : 2 (December 2005) : 191-214) : 191-214 : 191-214

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羅靜純

編審

成功大學圖書館

E-Mail: locc@mail.ncku.edu.tw

黃鴻珠

館長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E-Mail: kuanin@mail.tku.edu.tw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制定機構典藏政策的相關議題 ,藉由文獻探討瞭解國 際之研究與發展現況 ,並透過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外54所大學所制定之

機構典藏政策內容 ,據以製作問卷 ,於訪談國內12所大學圖書館同

時進行調查 ,期能瞭解國內大學對典藏政策制定之相關意見 ,並根據 調查與研究結果 ,對國內未來發展機構典藏及制定政策提出結論與建 議。

關鍵詞:機構典藏,機構典藏政策

前 言

回顧人類發展歷史 ,任何活動的發展與成就都是循序演進 、經年累積而成;而 由無數學術工作者共同努力與傳播所組成的學術活動 ,更是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推 手之一。自古以來 ,學術研究成果是學術機構的重要資產 ,藉由各種學術傳播管道 的分享與學習 ,不斷地激盪出創新且具價值的新知識。

而今 ,隨著網際網路與電子文件製作技術的簡單化 ,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習 慣將其學術著作及研究公佈於個人 、單位系所或學科主題網頁 ,但對機構而言 , 卻也面臨未能將投入龐大投資之研究產出 ,加以有效組織及整合之窘境 ,因此 , 一種以機構為單位 ,運用數位科技將其成員產出的研究成果予以保存 ,並提供利 用的方式便孕育而起 ,稱之為「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或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簡稱IR或IRs)。

(2)

192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不同目的之典藏 ,但一般指由大學對其成員的學術產出進行典藏的工作(註1);「機

構典藏」之概念 ,實與「大學典藏」(university archives)相關 ,長久以來 ,許多大

學設置檔案室 、校史室 ,或其他單位執行保存學校的發展歷史 、學術活動紀錄及往 來之公文紀錄等 ,而圖書館則負責蒐集與典藏學校成員的學術產出 ,因此 ,機構典 藏的發展由來已久 ,絕非因數位化才開始 ,但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 ,網路環境的普 及與學術傳播模式的演變 ,先進國家的大學積極投入 ,促使機構典藏受到另一波重 視。

推動機構典藏牽涉之層面相當廣泛 ,其中「政策」的制定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制定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 制定政策必須清楚瞭解建置的目的與需求 、蒐集的內容 、蒐集及提供使用的對象 ,政策必須清楚瞭解建置的目的與需求 、蒐集的內容 、蒐集及提供使用的對象 , 以及如何長久保存 、管理與提供服務等。Susan Gibbons曾提出「機構典藏能否成功 ,

取決於政策」(註2),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有鑒於此 ,本研究將針對機構典藏相

關政策加以探討。

二、文獻探討

制定機構典藏的政策 ,首先必須對於機構典藏的本質 、特徵 、優點及面臨的挑機構典藏的政策 ,首先必須對於機構典藏的本質 、特徵 、優點及面臨的挑 戰等各方面進行瞭解 ,方能掌握其核心精神與問題;下列為這方面的文獻探討。

(一)

機構典藏的定義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或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其中文譯名包括機構典藏 、

機構型自行典藏 、學術機構典藏庫 、典藏庫 、機構庫及機構典藏系統等 ,可視為一 種概念 、機制 、服務 ,甚至用以代表典藏系統及資料庫的用語 ,而各家學者詮釋之 定義不盡相同。

加拿大研究圖書館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CARL)將其定義為「一種以數位化保存學術機構研究產出的工作 ,應堅持開放取用

的形式 ,並透過集中管理來保存學術單位的知識 ,使其可以提供任何使用者透過網 際網路進行取用」(註3)。

網路資訊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簡稱CNI)的主席Lynch認

為是以大學為基礎 ,提供一系列數位媒體的服務 ,以利大學進行管理及傳播機構所 屬成員不斷產生的研究成果 ,其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保存數位化作品 ,並提供永久保 存 、組織 、取用與傳播(註4)。

SPARC資深顧問Crowy則將機構典藏定義在蒐集與保存單一或數所大學社群的

(3)

193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的競爭力 、並希望降低其壟斷性 ,減輕大學與圖書館經濟的負擔;另外 ,藉由集中 管理及整體學術研究成果的呈現 ,可作為顯示大學學術地位的指標 ,並增加機構知 名度 、地位與公共價值等 ,甚或提供新的學術出版品典藏模式(註5)。

Johnson認為機構典藏是一種以線上公開大學教授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工作 ,雖

然SPARC將機構典藏的重點放在大學 ,但政府部門 、行政部門 、博物館 、研究機

構 、學會及其他商業及非營利單位 ,同樣進行著典藏工作 ,因此 ,任何組織只要希 望蒐集與公開散佈他們的產出 ,均可視為機構典藏的一部份(註6)。

由上述各家學者給予的定義可知 ,要具體且明確定義有所困難 ,但為使研究順 利進行 ,且對研究範圍加以限制 ,本研究將機構典藏的單位限定於大學 ,並定義為 由單一或數所甚至全國大學共同合作 ,對機構所屬成員的研究成果 ,提供一系列數 位媒體服務 ,蒐集 、組織 ,並提供永久保存 、取用與傳播;其可將各類型資料集中 典藏於單一系統或平台 ,或依不同資料類型建置獨立系統 ,同時透過國際間互通標 準 ,例如:OAI-PMH等 ,來達到跨資料庫檢索之功能 ,以回應學術機構重申對學

術的控制權及顯示大學學術地位的指標 ,甚至提供一種新的學術出版品典藏模式 , 或更進一步與學術評鑑機制相結合 ,以改善國內目前過於重視以引用文獻索引資料 庫作為評定學術成就標準的弊端。

(二)

機構典藏的特徵

機構典藏工作涉及的層面 ,包括內容 、對象 、長久保存及服務提供等 ,具有 下列幾項特徵(註7)。

1. 學術性且為數位化的內容:這是機構典藏最明顯且重要的特徵 ,收錄的內容

為數位形式 ,可能是原生數位物件 ,或是透過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及

掃瞄技術將實體物件加以轉換 ,但可涵蓋不同類型;另應以學術性為主 ,但並非絕 對 ,仍可依據自身需要及設置目的而決定。

2. 典藏內容及運作方式由機構定義 ,但可以社群為導向:由於大學擁有許多學

科領域社群 ,因此 ,可由機構決定運作方式 ,或視各社群支援程度 ,授權成員擁有 存放內容的自主權 ,並負責內容之管理。

3. 機構本身的支持:機構典藏之建置需要技術 、經費 ,而更重要的成功因素在

於來自機構母體的支持 ,以能持續進行。

4. 內容漸增且具長久與安全性:機構典藏內容需慢慢累積成長 ,除非涉及毀

謗 、抄襲或是錯誤科學(bad science)等原因 ,否則不宜隨意撤除已儲存的資料 ,同

時 ,必須維持長久保存及永久取用。

5. 內容之獲取性及系統間之互通性:機構典藏除典藏功能外 ,更重要的是要能

廣泛被利用及分享 ,因此 ,維持系統間的互通亦不容忽視。

(4)

194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機構典藏可幫助機構達到知識分享及學術文獻傳播的效果 ,但其建置並非一件 簡單的工作 ,因此 ,必須先瞭解其優缺點及相關成員 ,以制定及執行政策。制定及執行政策。及執行政策。

1.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

機構典藏對於作者而言 ,是以較小努力來典藏研究或學術成果 ,並開放取用以 增加對社會之影響力(註8),另外 ,也經證明開放式取用的文章可比傳統出版文獻

有更高的被引用率(註9)。

對大學而言 ,保管學術產出 、掌握投資成果 ,可成為爭取經費來源之依據 ,並 可應用於課堂教學之支援(註10),同時 ,期刊論文 、專書 、專書論文 、會議論文等 ,

都是學者們努力的研究成果 ,因此 ,機構典藏之資料可作為學術評鑑時之參考。 對使用者而言 ,文獻蒐集是研究過程基礎且重要的工作 ,機構典藏可提供豐富 的資料來源 、縮短全文取得時間 ,也可掌握教授學者之研究動向;而對社會來說 , 藉由全球性發展 ,以及可從任何角落加以檢索 ,將可使人類知識保存下來 ,對於促 進人類知識交流及社會進步相當有益(註11)。

因此 ,機構典藏對「作者」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擴展知識範圍 ,並進行分享 、 簡化與傳播的機會;對「大學」則是可得到作者智財權的授權 、同時對資訊與內容管 理系統投資產生影響 ,並突顯學術品質;對「所有的人」則在於創新學術傳播模式 、 以較具彈性的方式突破現況(註12)。

2. 建置機構典藏的挑戰

進行機構典藏會面臨一些困難及挑戰 ,例如:對大多數大學來說 ,「內容的取 得」比「技術問題」更難解決 ,Ware於2004年針對45所大學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每

一機構所典藏的文獻數量平均只有1,256篇(註13),其造成因素甚多 ,例如:學者

們不願花費時間提交內容 、著作權議題概念不強 、缺乏主動參與協商非專屬授權或 自行典藏權利之意願等。

對大學而言 ,所需面對的是如何督促機構討論及重視 、由哪些單位/部門共同

參與 、進行哪些工作 ,以及系統轉置技術 、軟硬體維護等問題。

對商業性出版社或非營利學會來說 ,期刊訂費收入一直是維持運作的主要財 源 ,開放作者將正式刊登的期刊論文副本免費提供取用 ,是否會影響期刊的訂閱 , 持正反面意見均有;不過 ,近年來出版社已逐漸能接受作者自行典藏的概念及作 法 ,例如:Elservier於2004年6月3日宣布允許投稿者可將定稿的版本自行典藏於個

人或機構網頁(包括機構典藏系統)(註14);英國RoMEO Project調查的124家出版

社中約有75%出版社允許機構進行自行典藏(截至2005年10月25日止)(註15)。

(四)

機構典藏政策的定義及重要性

按照「新牛津英語辭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的解釋 ,所謂「政

策」是指行動的方向或原則(註16);而根據「韋氏字典」的解釋 ,「典藏」具有容器 、

(5)

195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研究所指的「資料」是大學成員的學術研究成果。

本研究對「機構典藏政策」的定義 ,是指機構基於擴大對研究資源存取能力及 改革學術傳播體系需要 ,對成員研究產出進行蒐集 、安全與保存維護 ,以及提供使 用所制定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其範圍包括:建置目的 、蒐集內容 、蒐集及使用對制定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其範圍包括:建置目的 、蒐集內容 、蒐集及使用對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其範圍包括:建置目的 、蒐集內容 、蒐集及使用對 象 、長久保存 、權利管理及服務提供等層面 ,目的在於希望能提供符合需求且一致 性原則。

而對於其重要性 ,麻省理工學院的Baudoin認為 ,除能讓使用者瞭解提供哪些

服務 、提交程序 、以及檢索 、取用相關議題外 ,並應配合軟體功能及發展加以制制 定 ,同時 ,社群成員的需求與機構文化亦不容忽略 ,機構與圖書館的任務因素也應,同時 ,社群成員的需求與機構文化亦不容忽略 ,機構與圖書館的任務因素也應 列入考慮(註18)。另外 ,Woplert則認為機構典藏的主要政策 ,可從兩方面來思考 ,

首先是可預期的情形 ,例如:提交資格 內容 方式 、與其他機構重覆收錄及隱私 權問題 ,其次是不可預期的情形 ,例如:系統停止維護後資料如何處理 、收入及成 本分攤 、授權取得 、使用服務及資訊加值等;同時 ,應在規劃之初即勾勒發展藍 圖 ,據以制定政策 ,並瞭解哪些政策已在其他機構實施 ,且於制定後不吝於分享制定政策 ,並瞭解哪些政策已在其他機構實施 ,且於制定後不吝於分享政策 ,並瞭解哪些政策已在其他機構實施 ,且於制定後不吝於分享制定後不吝於分享後不吝於分享

(註19)。

(五)機構典藏政策之項目及內容

對於政策項目及內容 ,Gibbons認為機構雖無法提早預先決定所有相關政策 ,

但仍可制定一些原則加以遵循 ,另外 ,往往難以獨立完成規劃 ,若能參考其他機構制定一些原則加以遵循 ,另外 ,往往難以獨立完成規劃 ,若能參考其他機構一些原則加以遵循 ,另外 ,往往難以獨立完成規劃 ,若能參考其他機構 的經驗將是理想的做法。其建議在制定政策時 ,務必將下列幾項列為考慮制定政策時 ,務必將下列幾項列為考慮政策時 ,務必將下列幾項列為考慮(註20)。

1. 哪些成員作品可放進系統 ,全部或只限部分?

2. 哪些資料可放入系統 ,已完成的正式作品或草稿亦可?是否包括數據及文

件?

3. 是否允許商業目的之使用?

4. 典藏的內容只限機構成員的研究產出 ,或擴及機構贊助的各項活動?

5. 所有資料均可被收錄 ,或只有經指定人員認證的才合適?

6. 當成員離開原有機構後 ,收錄在系統的內容應如何處理?

7. 已建置到系統的資料是否能夠撤除?若可 ,在哪些情況下允許?

8. 經修訂的作品 ,是否允許更新?若可 ,為新版本取代原有版本或將所有版本

都保留?

9. 當資料放置到系統後 ,內容的所有權歸誰擁有?

10. 作品的提交是由成員自行選擇或具強制性?

11. 提供檢索是採取「除了特殊情況外對全球開放」,或「除了對全球開放的理由

外 ,都採封閉式」?

12. 哪些人具決定資料收錄的權利?

(6)

196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14. 哪些人對著作權保證有責任?

15. 哪些人對機構典藏有責任?

Barton與Waters則認為建立政策 ,可包括內容 、蒐集與著作權三方面(註21):

1. 哪些資料類型可以被收錄?

2. 誰的作品可以被收錄?

3. 哪些內容可以被收錄?

4. 學生作品是否收錄或只收錄教授作品?

5. 合集(collection)的組成標準為何?由誰來決定 、分配及認證?

6. 社群(community)單位為何?個人或系所?

7. 當系所或研究中心停止繼續提供作品時 ,有何因應計畫?

8. 圖書館與相關單位的權利與責任為何?

9. 內容提交與組織的指導方針為何?

10. 使用者的隱私權問題。

11. 是否蒐集與保存線上學位論文 ,誰擁有這些作品的著作權?

12. 提供收費或免費取用?

13. 是否在開放取用範圍加以限制?

14. 系統停工期多長是可被接受?

15. 著作授權問題。

16. 保存檔案格式問題。

17. 項目撤除時 ,採用刪除或隱藏方式?

18. 詮釋資料由誰建立?

英國SHERPA計畫主持人Hubbard則提醒 ,機構在進行典藏時須注意四項議題 ,

包括:徵集政策(collections policy)、保存政策(preservation policy)、智慧財產權與

著作權(IPR and copyright),以及文化改變過程及效能(process and effects of cultural

change)(註22):

1. 徵集政策:必須清楚定義範圍 ,包括資料類型 、資料格式 、誰可以提交 ,

甚至誰可提交哪些資料。

2. 保存政策:保存是為可預見的將來提供廣大價值 ,故不得使資料之轉置受到

阻礙 ,應及早因應。

3. 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透過取得授權 ,長久管理典藏的資料。

4. 文化改變過程及效能:雖然目前期刊藉由品牌代表品質 ,學術界也據以做為

各種判斷的標準 ,致使新傳播方式推廣不易 ,但仍需加以追求。

另外 ,DSpace網站參考一些機構所制定的政策 ,列出經常被考慮的制定的政策 ,列出經常被考慮的的政策 ,列出經常被考慮的242424項議題 ,項議題 ,項議題 ,

包括(註23):

1. 哪些內容可被系統接受?

(7)

197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3. 社群的定義為何?

4. 社群的責任為何?

5. 社群的權利為何?

6. 圖書館的責任為何?

7. 圖書館的權利為何?

8. 大學的責任為何?

9. 社群需否被要求簽署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簡稱MOU)?

10. 使用方式的認證為何?採電子簽章(electronic signature)或點選授權(

click-through licenses)?

11. 資料傳播權方面 ,作者或著作權擁有者應授予何種程度或方式的同意權?

12. 系統應提供哪些隱私權?

13. 圖書館透過系統提供哪些服務 ,其需收費或免費?

14. 就資料保存(preservation),系統應提供的支援為何?

15. 單件(items)能否從系統中撤除?

16. 提交的資料其詮釋資料需具備哪些欄位?

17. 建置的工作流程中各社群扮演的角色為何?

18. 選用何種長久辨識碼?

19. 系統提供哪些詮釋資料標準?其是否能被應用於SCORM、CRA、FGDC、

MARC或myOwnSchema?

20. 系統記載哪些資料變動的紀錄 ,以利日後追蹤?

21. 系統使用哪些認證程序?

22. 系統採用何種方式的服務合約(What kind of service agreements exist for system

availability)?

23. 系統是否接受虛擬的單件資料 ,亦即只有詮釋資料沒有內容?

24. 哪些情況下會考慮加以收費?

綜合上述 ,可發現各家學者對於機構典藏政策 ,所著重的重點及項目未盡相 同。

三、研究方法

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機構典藏政策的相關議題 ,且國內機構典藏工作剛萌芽 , 因此 ,以「國外實施之機構典藏政策架構及內容」及「國內大學圖書館意見調查」為 兩大研究架構主軸。

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內容分析 、訪談及問卷法 ,步驟為首先進行文獻探討 ,綜 合整理學者專家之看法及建議 ,並據為研究基礎 ,再就國外54所已實施機構典藏的

(8)

198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時進行調查 ,最後依據調查與研究結果 ,對機構典藏政策之制定提出結論與建議。制定提出結論與建議。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對象的選擇包括國外機構典藏政策文件與國內大學圖書館代表兩部分 ,茲 分述如下:

(一)國外機構典藏政策分析樣本的選擇

以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2004年7-8月「機構典藏」特刊 ,所列的選單為基

礎 ,並於2005年3月5日至11日 ,逐一檢視全球機構典藏軟體前兩大使用排名的

DSpace、EPrints,以及商業軟體DigitalCommons等三個網站所提供的單位清單 ,從

中挑選由大學制定的政策文件或說明進行分析。樣本共制定的政策文件或說明進行分析。樣本共的政策文件或說明進行分析。樣本共545454個 ,包括使用個 ,包括使用個 ,包括使用DSpaceDSpaceDSpace的的的

單位18所 、EPrints 22所 、Digital Commons及相關技術開發系統14所 ,除美國加州

大學eScholarship Repository是由加州大學十個分校 ,以聯盟方式合作外 ,其餘均為

單一機構型的典藏政策 ,樣本名單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 使用DSpace軟體系統之單位樣本名單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1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Spac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2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MARTech Scholarly Materials and Research at Georgia Tech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3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KUS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中國 [博士型]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Space at MIT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5 Open Universiteit Nederland

Open Universiteit Nederland DSpace Service

荷蘭 [博士型]

6 Queen's University QSPace 加拿大 [博士型]

7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IT Digital Media Library 美國

碩士型—第一類

8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加拿大 [博士型]

9 SISSA/ISAS (Scuola Internazionale Superiore di Studi Avanzati /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

SISSA Digital Library 義大利

10 University of Calgary DSpace@UCalgary.ca 加拿大 [博士型]

1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DSpace@Cambridge 英國 [博士型]

12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Research Archive 英國 [博士型]

13 University of Kansas KU ScholarWorks 美國

(9)

199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DRUM (Digital Reposi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5 University of Oregon Scholars’ Bank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6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UR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7 University of Toronto T-Spac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Libraries

加拿大 [博士型]

18 Vanderbilt University Vanderbilt University e-Archive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 表1-表3的學校類型:美國參考自Carnegie Foundation Classiications 2000 ed.(註24) in The Chor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ttp://chronicle.com/stats/carnegie/carnegie_results.php3> (10 June 2005);其餘各 國由本研究根據相關網站判斷 ,並加[ ]標示。

表2 使用EPrints軟體系統之單位樣本名單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1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Prints2 Archive

澳洲 [博士型]

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Center for Advanced Computing Research Caltech Accelerated Strategic Computing Initiative Technical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3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Preprint Archive

匈牙利 [博士型]

4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Space@Curtin 澳洲 [博士型]

5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Bangalore, India

ePrints@IISc 印度 [博士型]

6 Monash University Monash University ePrint Repository

澳洲 [博士型]

7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NUI) Maynooth Eprint Archive

愛爾蘭 [博士型]

8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ePrints Archive

澳洲 [博士型]

9 The Open University The Open University Library’s Eprints Archive

英國 [博士型]

10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Eprints 英國 [博士型]

11 University of Durham University of Durham e-Prints 英國 [博士型]

12 University of Glasgow Glasgow ePrints Service 英國 [博士型]

13 University of Lincoln Applied Computing Sciences ePrints Service

英國 [博士型]

14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ePrints Repositor

(10)

200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15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Mathematical Institute Eprints Archive

英國 [博士型]

16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rchiv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7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ePrints@UQ 澳洲 [博士型]

18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e-Prints Soton

英國 [博士型]

19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ECS EPrints Service 英國 [博士型]

20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St Andrews EPrints 英國 [博士型]

21 University of Winnipeg eCommos::Research 加拿大 [博士型]

22 York University History and Theory of Psychology 加拿大 [博士型]

表3 使用Digital Commons及相關技術開發系統之單位樣本名單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使用Digital Commons系統

1 Boston College iScholarship@Boston College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2 Carleton College DigitalCommons @CarletonCollege

美國 學士型—文理型

3 Cornell University – 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Catherwood Library Digital Commons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4 Dickinson College DigitalCommons@Dickinson 美國

學士型—文理型

5 Pace University Digital Commons@Pace 美國

博士 研究型—集中型

6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gitalCommons@Stevens 美國

博士 研究型—集中型

7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Jefferson Digital Commons 美國

醫學院

8 Trinity University DigitalCommons@Trinity 美國

碩士型—第一類

9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DigitalCommons@UConn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0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DigitalCommons@UNB 加拿大 [博士型]

1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larlyCommons@Penn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2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

DigitalCommons@UTEP 美國

(11)

201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編號 學校單位名稱 系統名稱 國別 學校類型

利用bePress技術開發之系統

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Scholarship Repository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14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D-Scholarship Repository 美國

博士 研究型—擴張型

(二)國內大學圖書館問卷與訪談對象的選擇

根據教育部公私立大學校務評鑑系統提供的數據(註25),自九大類組的綜合

型研究型大學 、理工為主私校 、文法商為主私校 、師範組 、醫學組分別進行抽樣

(註26),選擇研究產量較多的大學圖書館安排問卷與訪談。

挑選這些學校的原因是建立在「研究成果較豐碩的學校 ,內容來源較充足」之 前提上 ,共計12所大學圖書館 ,兼顧公私立及綜合或主題型大學 ,在綜合型研究

型大學 ,同時考慮學校特色(如:理工 、人文 、社會等),另兼顧所在區域位置 、 規模大小等因素 ,學校名單如表4所示。

表4 問卷與訪談單位樣本名單

編號 類組別 大學名稱 研究成果件數* 專任教師數* 博 碩士班學生

1 綜合型研究型 國立台灣大學 12,093 1,784 11,867

2 國立成功大學 8,822 1,105 8,115

3 國立清華大學 5,000 539 4,718

4 國立交通大學 4,606 563 6,983

5 國立中正大學 2,991 424 4,641

6 國立政治大學 1,992 634 4,939

7 理工為主私校 逢甲大學 2,448 597 2,526

8 中原大學 1,365 447 2,584

9 文法商為主私校 淡江大學 2,184 759 3,728

10 輔仁大學 1,945 688 3,043

11 師範組 國立台灣師大 2,242 730 6,366

12 醫學組 國立陽明大學 1,917 302 1,564

*數據來源:教育部92學年度「大專院校校別學生數」及「大專院校校別專任教師數(Excel檔)」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12)

202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一)

國外機構典藏政策制定現況及著重之政策內容

制定現況及著重之政策內容

現況及著重之政策內容

本研究自DSpace、Eprints及Digital Commons三個網站 ,取得170個由大學建

置的系統網址(註27),分析如表5,結果發現制定政策的比例不算高;推究原因 ,制定政策的比例不算高;推究原因 ,政策的比例不算高;推究原因 ,

可能發展歷史短尚未完成 ,或如同圖書館雖清楚館藏發展政策之重要性 ,但由於必 須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完成 ,所以未必制定有正式書面政策。制定有正式書面政策。有正式書面政策。

表5 國外機構典藏政策文件或說明網頁公布狀況

公 佈 狀 況

系統名稱

合計

DSpace EPrints Digital Commons

及相關系統

網頁公布之學校數 74 81* 15 170

網站連結失敗 13 4 0 17

非中英文語言網站 8 13 0 21

網站公布有政策文件或說明網頁 15 11 2 28

可找到相關政策資訊 3 11 12 26

未 提 供 政 策 資 訊 , 但 直 接 連 結

Dspace/EPrints網 站 資 訊 或 需 e-mail聯絡

35 42 1 78

* EPrints網站共提供158個系統 ,建置機構包括大學 、學會 、政府部門等 ,本研究因限制於大學 ,

故僅就其挑選 ,另若單一學校有多個系統(例如:加州理工學院有19個系統)時 ,合併計算為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DSpace、EPrints、Digital Commons等網站

分析54個研究樣本之政策文件內容後 ,共整理出「設置說明及相關單位」、「內

容蒐集與使用政策」、「社群與合集政策」、「建立社群的步驟」、「權利管理政策」、 「長久保存政策」,以及「其他」等7大項 、28子項 ,如表6所示 ,各子項下共摘錄得

200餘條內容 ,將於稍後分述。

表6 國外機構典藏政策項目

設置說明及相關單位

• 宗旨 • 設置目的 • 參與設置之合作單位

• 政策制定單位制定單位單位 • 系統管理單位 • 最高指導單位

內容蒐集與使用

• 提交方式與限制 • 提交資料完整性複查 • 提交者身分與限制

• 提交內容與限制 • 資料數位化服務 • 使用限制

社群與合集

• 社群定義 • 社群聯絡人之設置 • 社群責任

• 社群權利 • 管理維護者責任 • 管理維護者權利

(13)

203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建立社群的步驟

• 籌備階段 • 社群定義與準備階段 • 系統準備階段

權利管理

• 著作權與其他法律問題 • 隱私權問題

長久保存

• 檔案格式 • 長久保存支援 • 詮釋資料

其他

在200餘條政策內容中 ,同時被所有大學列入政策的重點 ,包括:

1. 系所社群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2. 教授是必備的提交對象。

3. 內容必須是學術性 、研究性作品。

4. 資料必須是數位化且系統可支援的格式。

5. 資料需是經由出版社或著作權擁有者授權允許進行機構典藏的作品。

6. 社群多依循學校現行組織下的學術 行政單位來定義 ,有些學校則採取學

院 、系所與「主題式社群(subject community)」並行。

另外 ,某些大學特殊的政策頗值得國內學習 ,例如: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允許 教授提交到校服務前完成的著作 ,但須加註」與「由已有現成設備的單位 ,負責提 供數位掃描服務」;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及義大利國際高級研究學院「不同社群可有不 同提交政策」;荷蘭開放大學鼓勵在文獻引用時 ,引註連結回原出版社;美國楊百 翰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因後來正式出版而移除的預印本 ,會在資料存在永久紀錄 中註記 ,並連結至新的書目資料」等 ,另外 ,對於所蒐集到超過50種可供典藏的資

料類型 ,更超乎地多樣化。

(二)

國內大學圖書館對機構典藏政策內容之看法

根據國外政策整理出的項目及內容 ,於訪談同時配合問卷調查 ,共發出14份 ,

回收13份 ,回收率為92.86%;延續國外政策項目及架構 ,共歸納得7大項 、28子

項 、215條內容 ,其中所有受訪者認為重要的 ,共有13要點 ,包括:

1. 於宗旨中陳述任務與目標。

2. 「圖書館」與「社群」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3. 最高指導單位應為大學校長。

4. 提交方式由「作者自行提交」最合適 ,另有極大比例認為應與中介提交相配

合。

5. 蒐集對象應包括博碩士生學位論文。

6. 內容應為學術性 研究性作品 ,且在語言別上不予限制。

(14)

204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時 ,應是完整可進行傳播的作品 ,並允許相同作品存放在不同機構典藏系統或個人 網頁中。

8. 被認為最值得典藏的五種資料類型為期刊論文 、研究報告 、技術報告 、會議

論文與學位論文。

9. 以學校現有組織體系下的學術及行政單位為社群單位是合適的 ,因其具備下

列優點:

⑴對於執行單位來說 ,可掌握明確目標群 ,政策制定及推動較為容易; ⑵遵循學校行政組織體系 ,有法源依據 ,在持續性及穩定性上較佳; ⑶透過機構典藏可清楚呈現系所 、單位之學術研究表現 ,也可作為系所評鑑

之參考 ,並應設置系所聯絡人。

10. 「社群」最重要的三項責任為「當社群組織改變(例如:系所隸屬學院改變 、

單位整併等),以致影響提交時 ,需通知管理部門」、「注意及遵守已實施的機構典 藏政策 ,並教育成員遵照政策執行」,以及「需釐清所有與提交作品著作或擁有權相 關者的權益 ,並取得授權」;而「管理維護者」最重要的三項責任則是「將政策提升 為全校層級」、「維護 、升級及管理相關軟硬體」,以及「當資料有重大改變時(例如: 檔案格式改變)需通知社群」。

11. 提供主動或接受撤移除申請的權利 ,且不應將歷史紀錄刪除 ,並將原因記錄

於詮釋資料欄位中 ,例如:Dublin Core的<Description Provenance>(源譜)欄位。

12. 在建立社群的步驟上 ,籌備階段應重視「向所有社群及團隊進行宣傳」及「製

作相關文件(政策文件 、流程等)」;而社群須進行定義及準備的工作為「定義每一 合集的完整流程及每一步驟的角色(如:提交者 、複查者 、聯絡者 、詮釋資料編輯 者)」;至於系統準備工作則是「建立提交認證機制」、「取用控制」、「流程中各階段 負責人認證機制」及「安排訓練課程」等。

13. 在權利管理方面 ,重視作者授與資料典藏單位擁有重製 、傳播 、轉置等權

利 ,並以「非專屬授權」方式授權。

以下繼續從「設置說明及相關單位」、「內容蒐集與使用」、「社群與合集」、「建立 社群的步驟」、「權利管理」、「長久保存」政策 ,以及「對於其他問題之看法與提出 應注意事項」等七方面 ,就國內調查結果加以討論。

1. 在「設置說明及相關單位」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宗旨 、設置目的 、參與設置之單位 、政策制定單位 、系統管理單位制定單位 、系統管理單位單位 、系統管理單位 與最高指導單位等六部分。

⑴宗旨:認為適合將任務與目標列入政策中 ,設立原因及優點次之。 ⑵設置目的:蒐集 、管理 、保存及提供取用等四個目的被認為合適列入 ,而

傳播次之。

(15)

205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多數傾向採取事前協調 ,再透過會議通過執行 ,較不考慮以任務性團隊進 行 ,但也有學校認為由高層主管(如:副校長 、主任秘書)擔任召集人 , 並組織任務性團隊更有利於推動。

⑷政策制定單位:多數傾向和參與設置之單位相同 ,但也有部分認為未必須制定單位:多數傾向和參與設置之單位相同 ,但也有部分認為未必須單位:多數傾向和參與設置之單位相同 ,但也有部分認為未必須 完全相同。

⑸系統管理單位:由圖書館負責 ,但應尋求與電算中心合作之新契機。 ⑹最高指導單位:所有圖書館均認為是大學校長 ,但也有部分認為可同時是

圖書館 、董事會 ,或是設置專門委員會進行指導。

2. 在「內容蒐集與使用」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提交方式與限制 、提交資料完整性複查 、提交者身分與限制 、提交內 容與限制 、資料類型與語言別 、資料數位化服務與使用限制等七部分。

⑴提交方式與限制:①傾向採取作者自行提交與中介提交兩者並行 ,以作者 自行提交為主軸 ,再由圖書館對資訊素養有限 、操作有困難的提交者輔以 協助 ,或依據提交者身分 、資料類型加以區分;②應可接受修訂版本之提 交 ,但是否須限制類型 ,由各館決定;③為平衡政策原則與社群需求 ,可 採取「部分政策必備 、部分可供選擇」之折衷方式;④需設置提交諮詢窗 口 ,並提供相關聯絡資訊於政策文件或說明中。

⑵提交資料完整性複查:傾向由館員擔任複查工作 ,但部分認為可與單位聯 絡人共同分擔 ,而有少數認為由系所決定是否複查 ,或由提交者自行負責 資料的完整與正確性即可。

⑶提交者身分與限制:排名順序為博碩士班學生 、教授及研究人員 研究助 理 、職員 ,其次是大學部學生;在教授部分 ,對於是否需限專任或可包括 兼任及訪問學者 ,兩者意見差距不大 ,而對於大學部學生作品 ,多數認為 需經篩選後才收錄。另外 ,多數圖書館可接受典藏教授到校服務前所完成 的著作但需加註 ,而不傾向離職後可繼續提交 ,同時 ,合著作者之一為機 構成員即符合提交資格。

⑷提交內容與限制:以學術性及研究性作品為主 ,部分認為可擴及教育性及 教學講義 教材等。另外 ,必須是數位形式且系統可支援的格式 ,且取得 授權 、內容完整的作品;除此之外 ,部分圖書館認為在系統功能允許下 , 可對同一成員在會議中所發表之不同檔案格式資料加以蒐集。

⑸資料類型與語言別:國內與國外明顯不同之處在於校史資料 ,國內多數認 為合適納入 ,但在國外實例並不多見;另外 ,在國外頗受重視的研究中報 告 ,在國內未受到青睞;而語言別傾向不加限制。

(16)

206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⑺使用限制:資料內容全面或部分開放使用 ,需視資料性質及授權決定 ,另 外 ,資料下載後應僅供個人使用 ,不允許以任何形式進行傳播 ,在國內獲 多數同意 ,但國外列為政策的情況並不多見;而對於引用加註連結 ,多數 圖書館同意將已出版文獻引註至原出版社的做法。同時 ,超過六成認為在 使用前應先認證 ,以便取得使用數據 ,進行各項分析。除此之外 ,學校是 否能同意使用者為商業目的使用資料 ,這必須在學校擁有「再授權」權利 下才能成立 ,因此 ,可提早在授權事宜上預作準備。

3. 在「社群與合集」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社群定義 、社群聯絡人之設置 、社群責任 、社群權利 、管理維護者 責任 、管理維護者權利 、合集定義與資料撤除相關規定等八部分。

⑴社群定義:多數可接受組織體系外 ,另行組成的特定主題社群及小組。 ⑵社群聯絡人的設置:社群聯絡人扮演著聯絡及溝通橋樑的角色 ,適當人選

包括教授 、系所主管或系所助理 ,另外 ,也有少數認為可設置主題館員或 學院館員制度。

⑶社群責任:社群責任應與整體運作及使用系統相配合 ,但有些基本責任是 不受影響的 ,例如:「在社群組織改變 ,以致影響提交時 ,需通知管理部 門」、「注意及遵守已實施的機構典藏政策 ,並教育成員遵照政策執行」, 以及「釐清所有與提交作品著作或擁有權相關者的權益 ,並取得授權」等; 其次「提供提交內容的書目資料」、「制定提交資料的流程」,以及「回覆每制定提交資料的流程」,以及「回覆每提交資料的流程」,以及「回覆每 年對社群資訊的調查」亦相當重要 ,另外「決定社群與合集的定義」、「安 排資料提交」、「每一社群的合集有自己的管理者」等也可列入。

⑷社群權利:授與社群權利時 ,「根據機構政策」之原則必須列為前提 ,而 社群主要的權利 ,包括:規範典藏內容範圍 、審核及認證論文標準 ,以及 是否對檢索及取用範圍加以限制;另外 ,由於社群是資料主要來源者 ,因 此應賦予決定哪些人可提交資料 ,以及具備要求移除的權利。

⑸管理維護者責任:部分受訪者認為不須事先對於「圖書館停止支援系統 後 ,如何處理存於系統中的資料方式」加以規範 ,但這項政策值得國內 學習的觀念是「在制定政策時 ,有必要同時為一些不可預知之情況預做準制定政策時 ,有必要同時為一些不可預知之情況預做準政策時 ,有必要同時為一些不可預知之情況預做準 備」;除此之外 ,從調查結果也發現國內比國外更注重管理維護者與社群 間之互動 ,正代表著國內的管理維護者需努力的重點與國外不同。 ⑹管理維護者權利:「根據資料撤除政策拒絕或終止提供使用」、「檔案格式

不合時宜時可進行資料轉置」、「基於社群及系統需要調整合集」,以及「修 訂政策與使用指南」等權利均受到重視;另外 ,從「提供大量服務進行收 費」敬陪末座之情況看來 ,不難看出國內圖書館仍不習慣向服務對象收 費。

(17)

207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隸屬於社群架構下 ,亦即社群的次層級 ,且由具共同特徵的資料(主題或 資料類型)組成;但若是EPrints等系統 ,則只有合集概念 ,由主題或資料

類型所組成。

⑻資料撤除相關規定:對於資料是否接受刪除 ,持正反意見的比例相當接 近 ,接受刪除的優點在於不會在系統中遺留無內容的資料 ,但缺點則是將 無法得知所有歷史紀錄。

4. 在「建立社群的步驟」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籌備期 、社群進行定義與準備工作 、系統準備工作等三階段。 ⑴籌備期:傾向先與互動良好的系所 單位合作再逐漸擴增 ,並把握各種機

會及管道加以宣傳 ,以使成員瞭解並取得認同;同時 ,製作政策及流程等 相關文件 、指定社群聯絡人 ,都是此階段的重點工作。

⑵社群進行定義與準備工作:必須與社群責任及權利相配合。例如:可對合 集的完整流程及每一步驟角色(如:提交者 、複查者 、聯絡者 、詮釋資料 編輯者)加以定義 ,並制定資料取用政策等。制定資料取用政策等。資料取用政策等。

⑶系統準備應進行的工作:必須與管理維護者的責任及權利相配合。包括建 立提交認證機制 、取用控制 、流程中各階段負責人認證機制及提供訓練課 程等。

5. 在「權利管理」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著作權與其他法律問題及隱私權問題等兩部分。

⑴著作權與其他法律問題:「非專屬授權」是目前經常被使用的方式 ,藉以取 得作者授予典藏單位擁有重製 、傳播 、轉置等權利;另外 ,由圖書館提供 出版社授權查詢及詢問信件範例之服務是需要的 ,同時 ,當著作權發生爭 議時 ,應請求學校法律專家或顧問協助處理。

⑵隱私權問題:對於提交者及使用者 ,除告知個人資訊蒐集來源外 ,必須保 證個人資訊不被使用於商業 、公益目的或透露給任何外部單位;同時 ,當 資料需被公共使用時 ,需先將個人資料移除。

6. 在「長久保存」政策方面

本項涵蓋檔案格式 、長久保存支援與詮釋資料等三部分。

⑴檔案格式:機構典藏所使用的檔案格式經常是有所限制 ,應在政策文件中 提供可接受檔案之清單。

⑵長 久 保 存 支 援: 基 於 長 久 保 存 及 提 供 服 務 目 的 , 應 以 功 能 性 保 存 (functional preservation)方式進行 ,功能性保存是指隨著科技進步與時間

的改變進行轉置 ,以保證舊有格式淘汰後 ,內容還可隨時被瀏覽及取用 , 同時 ,當政策採允許資料刪除時 ,可針對資料訂定保存年限 ,這時需與管 理維護者「具有進行是否長久保存評估」的權利相配合。

(18)

208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來資料交換等問題 ,因此 ,合適的詮釋資料是重要的選擇。

7. 對其他問題之看法及建議

受訪者提供包括設立提交獎勵制度 、提供穩定使用的e-mail帳號 、平衡政策與

執行上的衝突 、配合行政程序法依法執行等四項建議。

⑴設立提交獎勵制度 ,具有加溫效果。例如:每年選出提交內容數量名列前 矛的系所或個人予以獎勵 ,或是與計畫申請 、教師升等 、優良教師選拔 、 系所評鑑相結合。

⑵機構典藏具有持續性 ,因此必須選擇一個可供穩定使用的e-mail帳號來提

供後續認證與聯絡。

⑶需平衡政策與執行上的衝突:政策是為執行而制定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過制定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過的行動方向或原則 ,過 於寬鬆等於沒有政策 ,過於嚴謹會造成窒礙難行 ,因此 ,必須兼顧執行可 行性上的平衡;另外 ,如何解決衝突 ,也是應思考的問題。

⑷我國行政程序法自90年1月1日開始施行 ,由於政策之制定及執行屬於圖制定及執行屬於圖及執行屬於圖

書館行政行為之範疇 ,因此 ,應配合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依法執行。 綜合上述 ,可發現國內外著重的政策未盡相似 ,且各校看法也不盡相同 ,差異 形成的原因源自國內外學術環境及風土民情不同 、各機構社群成員的需求與機構文 化亦有所差異 ,同時 ,政策之制定也需與軟體功能相配合;加上國內受訪者剛接觸制定也需與軟體功能相配合;加上國內受訪者剛接觸也需與軟體功能相配合;加上國內受訪者剛接觸 此議題 ,且未具使用本研究樣本系統之經驗 ,因此 ,不免受主觀意見判斷及對議題 瞭解程度影響 ,致使存在部分誤差 ,但其結果仍能代表目前國內對此議題之認知與 期望。

(三)國內大學圖書館對機構典藏政策制定議題之看法

制定議題之看法

議題之看法

本研究根據訪談結果 ,對於政策制定議題得以下五項結論:制定議題得以下五項結論:議題得以下五項結論:

1.政策制定前掌握系所需求 ,並在大原則下保留部分彈性 ,以滿足不同需求制定前掌握系所需求 ,並在大原則下保留部分彈性 ,以滿足不同需求前掌握系所需求 ,並在大原則下保留部分彈性 ,以滿足不同需求

機構典藏的資料來自系所成員 ,但多數圖書館不傾向完全由系所自行決定典藏 內容 ,較希望是在政策制定前 ,透過系所需求調查方式 ,或邀請代表共同參與制制定前 ,透過系所需求調查方式 ,或邀請代表共同參與制前 ,透過系所需求調查方式 ,或邀請代表共同參與制制 定 ,但可在大原則下保留部分彈性 ,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可在大原則下保留部分彈性 ,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2. 圖書館進行機構典藏時 ,在系統上 ,尋求與電算中心合作的新契機;在行政

上 ,尋求與系所 、研發處及教務處等單位的合作

目前國內圖書館與電算中心合作及互動仍然有限 ,但已有部分學校開始思考 並建立合作關係 ,另外 ,圖書館 、系所 、研發處及教務處 ,應透過「共同合作」方 式來進行;而被認為適於合作的原因在於圖書館可扮演概念引進 、資訊掌握及規劃 的角色 、系所是內容主要提供者 、研發處掌握著教師研究發展資訊並負責計畫之申 請 ,至於教務處則負責學生畢業及教師升等業務。

(19)

209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大學教師的自主性高 ,如何兼顧學校政策 、系所需求 、並提高教師提交意 願 ,需由相關單位共同努力;建議可透過與「教師續聘」、「升等獎勵」、「研究計畫申 請」、「優良教師選拔」、「系所學術研究成果評鑑」等學術評鑑機制加以結合 ,或是 將其提交的作品與作者個人資歷加以連結 ,提高個人的能見度 ,以增加提交意願。

4.由圖書館主導政策制定是合適的 ,但必須與其他參與單位共同合作制定是合適的 ,但必須與其他參與單位共同合作是合適的 ,但必須與其他參與單位共同合作

多數受訪者認為由圖書館參與政策制定是合適的 ,並可擔任執行秘書 、負責典制定是合適的 ,並可擔任執行秘書 、負責典是合適的 ,並可擔任執行秘書 、負責典 藏 、協助 、草擬政策 、概念推廣 遊說等角色 ,同時需與其他單位合作;在合作單 位方面 ,包括研發處 、教務處及系所等 ,同時 ,可透過會議通過 ,或將層級拉高 到「校級」,再以跨單位小組 委員會方式來進行。

5. 機構典藏政策於建置初期可先單獨制定 ,但未來可朝向與館藏發展政策整合制定 ,但未來可朝向與館藏發展政策整合,但未來可朝向與館藏發展政策整合

於同一份文件

目前國內大學圖書館有制定書面館藏發展政策的單位仍不多 ,未來能否將機構制定書面館藏發展政策的單位仍不多 ,未來能否將機構書面館藏發展政策的單位仍不多 ,未來能否將機構 典藏及傳統館藏的政策整合於一份文件 ,多數圖書館認為可行 ,但需視所典藏的資 料是否合適 ,或評估有否必要整合後再決定;另外 ,其中有兩個單位建議 ,在進行 初期宜先單獨制定 ,且越簡單越好 ,以讓大家覺得是一項新的工作 ,待發展到某種制定 ,且越簡單越好 ,以讓大家覺得是一項新的工作 ,待發展到某種,且越簡單越好 ,以讓大家覺得是一項新的工作 ,待發展到某種 程度後再考慮合併的問題。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從國外經驗及國內調查結果中發現 ,機構典藏政策的制定 ,在整個機構制定 ,在整個機構,在整個機構 典藏工作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適時加以制定 ,可以為工作的進行提供符合需求制定 ,可以為工作的進行提供符合需求,可以為工作的進行提供符合需求 且一致性之原則;而大學圖書館在學術傳播體系中 ,一直扮演著資訊典藏 、知識創 新生產 、傳播和使用的要角 ,因此 ,機構典藏對大學圖書館而言 ,是將創新方法運 用在原有任務上的好機會 ,更是再創另一表現高峰的好時機。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 得結果提出七項具體建議 ,以供參考。

(一)大學在規劃機構典藏工作之初 ,即應開始關心政策制定的問題

政策的制定是一件極複雜且需持續修訂的工作 ,在推動機構典藏之初即關心政制定是一件極複雜且需持續修訂的工作 ,在推動機構典藏之初即關心政是一件極複雜且需持續修訂的工作 ,在推動機構典藏之初即關心政 策 ,有利於建置出具特色且符合需要的系統 ,同時透過發現讀者需要及找出適於的 合作對象與運作模式 ,更有益於工作的成功推動。

(二)學習其他規模大小 、性質相近大學的經驗 ,並配合機構特性及需要 ,制 定適用的機構典藏政策 ,並公開於網頁與大家共享

(20)

210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三)隨著機構典藏的發展 ,館員必須在工作模式及角色扮演上進行自我調適

機構典藏工作非單獨由圖書館負責即能完成 ,館員必須學習與其他單位共同合 作的工作模式 ,並盡力吸引成員認同與支持 ,而這種種改變會對館員產生衝擊。因 此 ,圖書館員必須在工作模式及角色扮演上進行自我調適。

(四)國內圖書館界應重視此議題 ,並透過研討會 、研習班 、演講等方式對館 員進行教育

「機構典藏」一詞 ,對於國內許多館員尚稱陌生 ,因此 ,應透過研討會 、研習 班及演講等方式進行教育及推廣 ,令人可喜的是國內已有數場演講 、研討會 ,甚至 研習班加以討論。

(五)責請國家圖書館或透過計畫方式 ,學習英國SHERPA/RoMEO計畫模式 ,

調查國內商業出版社或非營利機構進行開放機構典藏之意願

機構典藏的一大重點在於蒐集機構成員投稿於商業性或非營利機構出版期刊的 文獻 ,進行典藏時 ,除需取得作者授權外 ,也必須獲得出版社之同意。在國外期刊 部分 ,已有英國進行的SHERPA/RoMEO計畫調查結果可利用 ,但國內期刊的部份 ,

則需由國內自行負責;因此 ,建議可由已有「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與出版 社洽談授權經驗的國家圖書館來擔任 ,或是以計畫方式 ,委託公法人單位 、商業公 司或圖書館負責調查 ,並公布調查結果提供各校參考 ,這項工作應儘早開始 ,以促 進國內機構典藏工作之發展;另外 ,其他資料類型 ,若有相關授權問題 ,也可同時 因應。

(六)對機構典藏政策與館藏發展政策文件整合方式之建議

傳統的館藏發展是指有系統且條理地建立館藏的所有規劃過程 ,包括分析讀者 需求 、評鑑現有館藏 、決定選擇政策 、協調資料選擇 、淘汰 、儲存館藏及規劃資 源共享等;同時 ,設定任務 ,描述現況 、檢討本身強弱 、評估環境影響及未來趨 勢 ,並設定目標以達成策略;不過 ,由於機構典藏政策與館藏發展政策之性質不盡 相同 ,涵蓋層面範圍更廣泛 ,包括:使用對象管理 、詮釋資料 、各種權利(典藏授 權 、隱私權 、社群及管理維護者權利…)、管理及服務提供等 ,因此 ,將來進行整 合時 ,建議以機構典藏政策的架構為主 ,再將傳統館藏發展政策內容併入 ,將較易 於整合。

(七)教育部進行大學評鑑時 ,建議將其列為評鑑項目之一

目前國內進行學術評鑑時 ,過度強調以收錄於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的期刊論文 為依據 ,而機構典藏系統典藏著學者們的各類型學術研究成果 ,因此 ,建議在大學 評鑑諸多項目中 ,可考慮將是否已建置機構典藏系統 ,以及收錄內容涵蓋範圍等 , 列為評鑑項目 ,除是肯定及鼓勵願意將研究成果加以保存及分享的學校外 ,同時 , 也可破除目前過度著重以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作為評定唯一標準之迷思。

(21)

211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複雜且需持續進行的工作 ,但隨著政策的制定也代表著服務的完善與周延 ,因此 ,制定也代表著服務的完善與周延 ,因此 ,也代表著服務的完善與周延 ,因此 , 機構典藏政策的制定更顯重要。制定更顯重要。更顯重要。

【後記】

本文初稿發表於2005圖書館管理研討會:探索圖書資訊虛實服務的平衡點 2005

Library Conference: Balancing External and Traditional Libraries

(台北縣: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2005年11月15日)

註 釋

註1 Susan Gibbon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40:4 (July/ August 2004): 6,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ERIC ProQuest (accessed 20 February 2005).

註2 同註1,Susan Gibbon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27.

註3 CARL, “A Guide to Setting-Up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ARL, 27 September 2002, http://www.carl-abrc.ca/projects/ir/setting-up.htm (accessed 10 February 2005).

註4 Clifford Lynch,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3:2(April 2003):328,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Project Muse (accessed 05 March 2005).

註5 Raym Crow, “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 SPARC Position Paper,” ARL, 2002, http://www.arl.org/sparc/IR/ir.html (accessed 03 January 2005).

註6 Richard K. Johns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Partnering with Faculty to Enhanc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D-LibMagazine, 8:11 (November 2002), http://www.dlib.org/dlib/ november02/johnson/11johnson.html (accessed 05 February 2005).

註7 Susan Gibbon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6-7, Richard K. Johns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Partnering with Faculty to Enhanc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註8 David Prosse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Open Acces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 23:2-3 (2003): 168,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EBSCOhost EJS (accessed 20 February 2005).

註9 HKUST Library, “About the HKUS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HKUST Library, 15 February 2005, http://library.ust.hk/info/repository.html (accessed 18 February 2005).

註10 同註8,David Prosse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Open Acces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註11 David C. Prosser, “The Next Information Revolution: C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Self-Archiving Transform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IATUL Proceedings, http://www.iatul.org/ conference/proceedings/vol13/papers/PROSSER_fulltext.pdf (accessed 15 January 2005).

註12 Robin Yeat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VINE: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33:2 (2003):98,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ABI/ INFORM Global (accessed 20 January 2005).

註13 M. Ware, “Universities” Own Electronic Repositories yet to Impact on Open Access,” Nature com’s Web Focus: Access to the Literature, 2004, http://www.nature.com/nature/focus/

accessdebate/4.html (accessed 10 March 2005).

(22)

212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 : 2 (December 2005)43 : 2 (December 2005))

earlham.edu/~peters/fos/timeline.htm (accessed 17 January 2005).

註15 JISC and CURL, “SHERPA/RoMEO Publishers' Copyright Listings,” SHERPA, 2005, http://www.sherpa.ac.uk/romeo.php?stats=yes (accessed 25 October 2005).

註16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1998), s.v., “policy.”

註17 Webster’s Revised Unabridged Dictionary, “repository”, http://cdict.giga.net.tw/ (accessed 14 March 2005).

註18 Patsy Baudoin and Margret Branschofsky, “Implementing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he DSpace Experience at MIT,”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es, 24:1/2 (2003):32-38.

註19 Ann J. Wolper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Key Policies Creating an Infrastructure for Faculty-Library Partnerships,” ARL, http://www.arl.org/IR/wolpert/index.htm (accessed 15 March

2005).

註20 同註1,Susan Gibbon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26-27.

註21 Mary R. Barton and Margaret M. Waters, “Creating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LEADIRS Workbook,” DSpace, 2004, available from http://www.dspace.org/implement/leadirs.pdf

(accessed 04 April 2005).

註22 Bill Hubbard, “SHERPA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Serials 16:3 (November 2003):246, http://eprints.nottingham.ac.uk/archive/00000095/01/sherpa&instrep.pdf (accessed 23 March 2005).

註23 MIT Libraries, “DSpace Policy Issues,” DSpace, 2005, http://dspace.org/implement/ policy-issues.html (accessed 20 March 2005).

註24 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表(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2000年版 ,將早先眾所熟知的「卡內基分類表」R1、R2、D1、D2大專院校的四項

分類 ,濃縮修正為「博士型 研究型大學擴張型(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Extensive)」,

與「博士型 研究型大學集中型(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Intensive)」。並依據美國各

大學授予學位的狀況 ,重新分為六大類:分別是1.博士型 研究型大學(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分為擴張型(Extensive)、集中型(Intensive)兩類;2.碩士型大學與學院(Master’

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分為第一類(Mast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第二類(Master’ 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I) 兩類;3.學士型學院(Baccalaureate Colleges):分為文理型(Liberal arts)、一般型(General)、專士型(Baccalaureate/Associate’s Colleges);4.專士型學院(Associate’ s Colleges);5.專業學校(Specialized institutions):單一領域中提供學士到博士不等的學位 ,共 分為神學院或其他專門研究有關信仰的學校(Theological seminaries and other specialized faith-based institutions)、醫學院或醫學中心(Medical schools and medical centers)、專業醫事學校(Other separate health-profession schools)、工學院或科技學院(School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企業管理學院(Schools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美術音樂與設計學院(Schools of art, music, and design)、法學院(Schools of law)、師範學院(Teachers colleges)、其他專業學院(Other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等九類;6.原住民大學與學院(Trib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資料來源:

侯永琪 ,以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表研究我國大專院校之分類(台北縣:淡江大學高等教

育研究中心籌備處 ,2002),頁10-12。

註25 台灣評鑑學會 ,「教育部公私立大學校務資訊評鑑系統」, http://twaea.cycu.edu.tw

(accessed 2005年2月25日)。

註26 類組依據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說明進行分類http://ua.twaea.org.tw/intro/0920ppt.ppt (

(23)

213 羅靜純、黃鴻珠: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

因其應屬於綜合型私立大學。 註

(24)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3 : 2 (December 2005) : 191-214

A Study on Relevant Polic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Ching-Chun Lo Editor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Library Tainan, Taiwan, R.O.C.

E-Mail: locc@mail.ncku.edu.tw

Hong-Chu Huang Director

Tamkang University Chueh Sheng Memorial Library Taipei, Taiwan, R.O.C.

E-Mail: kuanin@mail.tku.edu.tw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polic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Rs).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also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by utiliz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54 foreign universities are studied for their policies of IRs. Simultane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are conducted with 12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Rs, and to get some feedback on the policy issu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are mad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levant policies for IRs.

Referências

Documentos relacionados

Esse serviço “deve ser realizado de forma espontânea, sem a percepção de contraprestação financeira ou de qualquer remuneração e não gerará vínculo empregatício

A partir dessa perspectiva, fez necessário apresentar algumas noções centrais sobre a relação entre o processo produtivo das cadeias de produção alimentar e as práticas

A grande variabilidade dos eventos odontológicos e das alterações dentárias, bem como a especialidade e unicidade dessas características encontradas nas pessoas,

Guia alimentar para crianças menores de 2 anos, Ministério da Saúde, 2005 Sociedade Brasileira de Pediatria... A partir do

No panorama geral, o setor da Arquitetura e Engenharia Consultiva é responsável por 0,66% do estoque de profissionais celetistas em âmbito nacional, sendo que

A gente faz a avaliação, é tudo por projeto, a pessoa no projeto, tem que explicar, quanto vai custar está implantação desta nova tecnologia e ela tem que explicar quais

Para que as demandas deste trabalho sejam atendidas e em virtude de seu corpus constituir-se por obras de um repertório temático vasto, alicerça-se seu estudo por meio de

O presente contrato considera-se celebrado pelo período de tempo estabelecido nas Condições Particulares da Apólice e, desde que o prémio ou fracção inicial seja pago, produz os